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National Satellite Ocean Application Service

联系我们  |  English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科普
卫星带你走近“和美海岛”(二)
发布日期: 2023-06-01

上期带大家领略了大长山岛和小长山岛、大王家岛和獐子岛的美丽风光。今天让我们一路向南,带您走近南长山岛和北长山岛、大黑山岛、砣矶岛、连岛、崇明岛这五处美丽的海岛。

1716278616472046720.jpg

四 南长山岛和北长山岛

南长山岛和北长山岛位于庙岛群岛的南部,南隔登州水道与蓬莱角相望,南、北长山岛之间以玉石街大坝相连。南长山岛既是庙岛群岛最大的海岛,也是山东省第一大海岛。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交通要塞,唐贞观年间为伐东夷,曾在此处设置“大谢戍”屯戍部队,这里被称为大谢岛。后因南、北长山岛连成一体,远看犹如长长的山脉,故又被统称为长山岛,清代开始才分称南、北长山岛。

南、北长山岛的地貌类型主要有低丘陵、黄土台地和海积平原等类型。这里的丘陵山体常常直临海边,形成巍峨陡峭的海蚀崖,崖壁上还常常可以看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海蚀洞,海水拍打发出闷雷般的响声。

南、北长山岛,自古便有“海上仙山”的美誉。这里生态环境优良,气候舒适宜人,时常还能看到海滋、平流雾等天象奇观,是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


1716278658197066021.jpg

五 大黑山岛

大黑山岛位于庙岛群岛南部岛群西部海域,因该岛西部的老黑山上覆盖有黑褐色玄武岩而得名。大黑山岛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岛上地貌类型丰富,主要有低丘陵、构造谷地、熔岩台地、黄土台地、黄土冲沟、潟湖平原、倒石堆等多种类型。

大黑山岛由于自然条件、生态环境良好,是东亚鸟类南北迁徙的主要栖息地,每年途经此处迁徙的猛禽种类,超过我国迁徙猛禽种类的80%。大黑山岛上还有一处新石器时代原始村落遗址,是位于大黑山岛北庄村东北的北庄遗址。该遗址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原始社会村落遗址,其规模之大、保存之完整、遗存之丰富,在我国极为罕见,被誉为“东方的半坡”。

1716278714265063985.jpg

六 砣矶岛

砣矶岛位于庙岛群岛中部岛群的北部,呈L形分布。砣矶岛地势西高东低,沿岸主要的天然海湾有后口湾、吕山口湾、井口湾等,各湾内均建有渔业码头。砣矶岛的地貌类型主要有低丘陵、黄土坡、黄土台地和海积平原等类型。砣矶岛沿岸除几处凹入段砂砾堆积成滩外,均为海蚀崖岸,部分海蚀崖可达100米。

砣矶岛海域辽阔、水质好、无污染,海洋资源丰富,其中鲍鱼、海参、海胆、虾夷扇贝等海珍品享誉海内外。

1716278741456030350.jpg

七 连岛

连岛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面海域,是江苏省最大的海岛,古时称鹰游山,亦称为嘤游山,传说是因为海鹰翔集,叫声嘤嘤而得名。连岛地貌主要为低丘陵,由元古代各种变质岩构成。环岛海蚀崖普遍发育,但高度一般较低。在动力作用相对较弱的海湾内,则堆积成滩。

连岛与连云港海上云台山隔海相望,自古以来就是槽运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渔船聚泊避风的平安之地。早在2200多年前,秦始皇把这一带定为秦东门,是秦帝国通往海外的唯一门户。唐代的日本高僧圆仁、韩国高僧金乔觉,都是从这里进入中国求法。

1716278758052092785.jpg

八 崇明岛


崇明岛地处中国最大河流——长江的入海口,是长江三角洲东端长江口处的冲积海岛,是我国第三大岛,也是我国最大的河口冲积岛,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崇明岛成陆于唐武德年间(618-626年),当时已有东、西沙出露水面,从696年起有人登沙开发,五代初在西沙设崇明镇。

崇明岛形态近似蚕形,西北—东南走向,宽窄较均匀。崇明岛全岛地势平坦,无山冈、无丘陵,西北部和中部地区稍高,西南部和东部地区略低。由于崇明岛位于长江口,开阔的河口为潮滩的发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随着滩涂的淤涨和人类的建设干预,崇明岛的岸线还在不断地外移。

作为上海的“后花园”,崇明岛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优势,以“农家乐”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度假逐步发展成为上海市郊独特的旅游品牌。

位于崇明岛东部的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迁徙鸟类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区内坑塘遍布,沼生植被繁茂,底栖动物丰富,是亚太地区春秋季节候鸟迁徙极好的停歇地和驿站,也是候鸟的重要越冬地。